2013年6月18日 星期二

送舊餐會紀實

文 / 陳政廷

本屆同學會送舊暨會長改選餐會六月十五日在友誼飯店順利落幕。出席者共計三十八位,包含三十三位同學及五位嘉賓: 台北駐莫斯科經濟文化辦事處陳代表俊賢先生、陳代表夫人、商學界兩棲成功典範張碧玉女士、文化組陳美芬組長及劉如芳秘書。
餐會開始由陳代表至詞,勉勵各位同學「讀書時認真讀書、工作時亦認真工作」,並頒發本屆幹部服務證明,席間陳代表另外捐贈兩百元美金,作為學生會活動支出。
餐後陳組長頒發本屆莫訊徵文活動文字暨影像作品獎項共計四項,文字作品頭獎為江杰翰同學,二獎為李孟遠同學,三獎為鮑佳旻同學,影像部分由馬嘉霙同學獲獎,所有作品皆發表於本網誌中,有興趣者請盡情閱覽。
儀式後,三位資深即將離開莫斯科同學發表留學生活感言,葛聶辛音樂院研究所畢業生陳貞谷同學發言時,幾度眼眶泛紅,分享其七年虛心沉潛於俄國文化不捨之情。
餐會最後,由陳組長主持同學會會長改選活動,被提名者依序為黃家廉同學、陳怡婷同學(現任會長)及江杰翰同學,在一片歡笑聲與政見發表後,黃家廉同學以高票當選下屆(第二十屆)莫斯科同學會會長。

以上

2013年6月7日 星期五

莫斯科是個需要吶喊的城市


      這一學年無疑是人生中相當重要的一段時光。突如其來的改變族繁不及備載,要適應的、克服的、忍耐的以及體驗和享受的……多到我還來不及細細回想品味,就已經到了盡頭。然則,正因為和台灣的生活差異太大,一切幾乎從零開始,所以這十個月──不論是生活還是學術研究──每天每天,我都學習一點;每分每秒,都進步一些。
      如果人一生可以任性妄為的籌碼有限,那麼在我上飛機的那一刻,想必已將所有額度都揮霍光了,也不知道多年後的我,回首這樣的義無反顧會不會後悔。追逐夢想的同時要考慮到多少才算面面俱到?可是人生啊,就是沒有在賣後悔藥。平行世界也只是個美好想像。就讓那些得不到解答的繼續無解,徬徨無措的繼續徬徨,還有沿途那些芬芳的、燦爛的、意料之外的美景繼續綻放。每一天都用盡全力的往前進。不違本心,莫忘初衷。然後終有一天,生命會自己說話。
     我現在在莫斯科,一個需要用力吶喊的城市。吶喊一年來的酸甜苦辣,還有一切無法訴說的思念。

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語言與生活練習:十個場景

文、圖 / 江杰翰
1.


        Неожиданно пришла весна…
        教室在紅磚房子的五樓一角,開兩扇窗,其中一扇面朝巷子對面尖頂的閣樓和高挺乾瘦的路樹,積雪的時候看起來像是太過經典的明信片場景;從另一扇窗望出去,寬敞的街道一路延伸到很遠的地方。時間是十一月中旬,氣溫在零度上下徘徊。下課前五分鐘,電車的鈴鐺聲響傳進教室,老師才講完舒克申一部灰暗沉重的電影,抬起頭對上窗外溫暖燦爛的陽光,笑著說。像是春天來了。
        十分鐘後突然下起小雨,然後開始飄雪。站在馬路中央沒有任何遮蔽的電車站牌前,把圍巾和外套束得更緊一點,我想,就這樣一天一天等待更惡劣的天氣,似乎也不全然是件糟糕的事情。
        幾乎是和莫斯科金色的秋天擦身而過。天氣漸漸轉涼,陰雨天常颳很強的風,細雪和冰雹沾黏在頭髮和外套上,融化、結凍成頑固難纏的硬殼。真正察覺到迫切的寒冷、意識到冬天的來臨就像是碰觸地鐵站的金屬門把、感受到靜電彈擊的剎那,幾乎是一瞬間的事情。一度囂張霸佔整座城市的鴿群在短短幾天之內消失無蹤。太太們換上厚重的皮草大衣,將自己武裝成為更巨大、更不容忽視的存在。街上本來就行色匆匆的人們也變得更加冷漠、粗魯,更不願意停下腳步……
第一場雪在夜裡悄悄地來了。幾度飄雪,冰雪終於成為流動的街景中恆常不變的一部分。原來,下雪天就是不撐傘的雨天,雪也是需要被處理丟棄的垃圾。紅場上、亞歷山大花園裡的推雪車不顧路人和遊客,歇斯底里地在積雪和猙獰的爛泥中橫衝直撞;卡車一趟趟載走成堆的雪和冰塊。據說今年融雪的化學鹽質料差勁,狗都不知道該怎麼走路了,人們抱怨。陰晴更替,雨雪交雜,鬆軟的白雪被踩踏成結實光滑的薄冰,地面的低窪很少有乾燥的時候。行走成為日常生活中一種艱難的練習。
        低溫像是喚醒了所有知覺的突觸,感官也變得更加敏銳:二手菸、劃破肌膚的酷寒、各種冰雪的質地、踏過鬆軟路面的腳步聲和與雪花接觸的每一個輕柔的瞬間。還有顏色。在莫斯科的冬天,所有的顏色無不盡其所能和白色對抗。面對想必是更加潔淨的白雪,將近一個世紀前班雅明這樣說。想到聖瓦西里教堂繽紛的彩頂和高爾基公園裡夢幻的彩色光暈,我想他說得沒錯。
        不過,冬天終究是冬天,太抑鬱的天氣和太漫長的夜,有時候莫斯科是一座好令人疲憊的城市。幸運的是,在晴朗的日子裡,我們擁有美麗的天空。北國的天空有漂亮的漸層顏色,空靈得像是能在這座城市的任何一個角落,對著這一片浪漫的粉彩呼喚出迷幻悠長的回聲。
        然後,白晝愈來愈長,積雪開始融化。人們說,春天終於要來了。


2.
         辦妥手續、在宿舍安頓下來已經接近傍晚。連絡不上朋友和家人,漫無目的地在宿舍和大學站之間來回走了兩三趟。陰鬱天空下雄偉的莫大主樓看起來特別冰冷邪惡,高塔像是一支堅挺的矛豎立在剛硬的史達林式建築之上,塔頂的紅星像是透視一切的巨大眼睛。或許,所有的奇觀建築都是實用的。
        很久不曾如此深刻地體察到,和這個世界保持關聯原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深夜的地鐵經過麻雀山和大學站之間漫長的空白,當思緒開始飛揚或者疲倦麻痺了警覺;當充塞在隧道裡的風聲和煞車聲、車廂粗魯的震盪和鄰座乘客身上的酒氣小心翼翼地脫離機械的生活日常;當手機和網路訊號被徹底隔絕在真實和想像的黑暗之外,車窗外錯綜的管線隨著快速的行進而不斷探伸蔓延,電車似乎可以就這樣永恆地行駛下去,直到在城市的某個角落擱淺。黑暗太過堅實以致於無人聞問。不禁想起小說裡的電視新聞報導,透過閃動的螢光幕窺視,沉沒在巴倫支海的核子潛艇冰冷孤絕的處境大概就像西伯利亞的冬天。


3.


        新年假期的生活非常愜意,每天晚上到朋友的公寓餵貓,清晨在城市醒來之前回到宿舍,沖澡、趁著作息日夜顛倒的室友們熟睡的時候安靜地讀書或看電影,有時候只是輕鬆地躺在床上,在半夢半醒之間聽音樂或契訶夫的有聲劇場。這樣的日子像是回到去年夏天,退伍後離開台灣前賦閒在家的自由生活。
        怎麼過新年的夜晚,就怎麼度過未來的一年。真是個賦予跨年時刻無比沉重壓力的說法啊。
        紅場的煙火準時在鐘聲鳴響的時刻綻放,結束了一夜的喧嘩,回到朋友的公寓。安靜地餵了貓,坐在沙發上聽電梯經過的震動聲音,由遠而近,由近而遠。發現自從來到莫斯科,已經好長一段時間不曾獨處了。語言跟生活的練習,和其他,還有一些能力的習得與無法避免的喪失。夜裡,貓咪不時被煙火的爆炸聲響吸引,望向窗外,然後輕巧地跳躍,窩回沙發角落的舒適位置。我覺得她好像能夠理解。

4.
其一:「走!」警察拎起地鐵站裡的醉漢,嚴厲地說。 「走去哪裡?」 「回家!」
其二:雜誌上文化宮劇院人質挾持事件的十周年報導裡,倖存的演員抱怨各種療程和藥物都無法洗淨有毒催眠氣體在自己身上造成的傷害。他經常頭痛,記憶大不如前,已經很難記住台詞甚至臉孔。

5.

新增說明文字

        她笑著說,自從來到這座城市,夜裡一闔上眼就能入睡,失眠的毛病竟然不藥而癒。或許,幾個星期、幾個月的時間已經足夠讓我們跟上人們匆促的步調,找到比較舒適自在的生活姿勢。但其實我們並沒有鬆懈下來,被隱藏起來的緊繃狀態或許只有身體知道。
        路上小心,注意那個人。在地鐵上說再見,朋友嚴肅地使了個眼神,壓低聲音提醒我。轉頭一看,在眼神交會的瞬間,幾個月來對各種威脅的模糊想像突然變得非常具體。在我身後中年微胖、滿臉鬍渣的中亞男人,穿著皮衣、牛仔褲和皮鞋,眼神渙散同時小心地注視著我。乘客下車,我走到車廂的另一邊,投靠強壯而且看起來非常有正義感的俄國婆婆。
       在最安靜的時刻總能聽見救護車的鳴笛,街角破碎的玻璃和酒瓶是夜晚的痕跡。滿身傷痕的醉漢散佈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每逢球賽在地鐵站裡總能遇上全副武裝的警察和瘋狂吶喊的球迷。網路上、同學間口耳相傳的故事:誰被扒竊,誰在夜裡被搶。你聽說了嗎?上個星期在電車上的攻擊事件,「俄國人突然全部下車,當他回過神來,一票中亞人已經上來了。」相較之下,那些粗魯的對待和生活中的尷尬、不愉快都好像無關緊要了。學著辨識潛在的危險,也避開警察;在月台上等車時總是盡可能向後站。在莫斯科生活的第一個月,克制強烈的好奇心,幾乎只用手機拍照,擔心拿出相機便徹底暴露了自己外來者的身分。如果說身為外國人是一種永不結束的妊娠,那麼生活在莫斯科的陣痛似乎無法避免地要長一些。



6.
      「未來的語言學家必須具備敏銳的感覺。」老太太誇張地抽動鼻子,急促地使勁嗅聞,像是好奇的動物試圖在空氣中追蹤不尋常的氣味。
        每個星期兩天,老太太和我們在午餐之後見面。先聽我們讀諺語或詩,嚴格地挑剔不純正的發音和語調,做簡單的聽寫練習,然後在兩點整準時打開收音機,要我們記下整點新聞的內容。老太太對自己的專業非常有信心;她為俄羅斯與眾不同的文化傳統感到驕傲,但談到當代社會的種種處境卻也不免憂心,語氣中盡是惋惜與無奈。
        兩個招牌表情總結了我所理解的,老太太個性中的兩個面向。「仔細想想,快樂的感覺是不可能的。快樂只有皮膚的深度。」每每講到民族的命運、庸俗腐敗的現代社會和生活中、作品裡各種悲傷的現實,她會突然停頓下來,凸出下顎,深深地嘆一口氣,一副無可奈何的模樣。「怎麼高興得起來呢?誰能預料下一秒即將發生的事情。親愛的,你們理解嗎?」生活哪裡是容易的事?世事無常,歡愉的片刻總是稍縱即逝,在忘情歌詠普希金的同時,俄國人沒有忘記萊蒙托夫;就連歡樂的聖誕節卡通都無法脫離抑鬱悲傷的基調。
        她總是比喻俄羅斯人是年幼的,不聽話的孩子,所以經常失控暴衝。談及禮貌,她說,蘇聯時代誰需要禮貌呢?重要的不是禮貌,而是麵包,是政治和行為上的純正。
        同時,我相信老太太的內心裡住著被寵壞的少女。她經常從皮包裡取出不準確的電子鐘,說自己不會調校時間。「因為我不需要會啊。」她害羞地說,每天早上,在大學教物理的丈夫總是輕聲喚醒她,體貼地準備早餐。「我想我可能已經臉紅了,」說到這裡,她開心地笑,快速的眨眼。這是她的另一套表情,像是個淘氣的小女孩。「我們不習慣分開,所以工作結束總是匆忙趕回家,回到彼此身邊。」不論是分享生活中微小的幸福或語帶崇敬地談論偉大的藝術作品,她總是讓語調高高揚起,輕輕落下,彷彿再一次經歷這些生命中最重要、最精緻美好卻也脆弱易碎的時刻。她告訴我們,在劇場裡比在生活中更有生命,不知道是讚嘆還是悲傷的成分多上一些。談到愛,她說,「因為愛而犯下的所有錯都是可以被原諒的,不是嗎?」然後是小女孩頑皮的表情。
        經常,老太太在談話裡使用第一人稱複數。我知道,從任何人身上出發,概括式了解一個民族的企圖永遠是危險的,但我也相信這兩個極端的表情確實透露了一部分線索,關於擺盪其中的,在這片不尋常的土地上生存的人們某種性格的切片。或許有一天,我們會明白,那些幾近耽溺的憂傷、不切實際的浪漫與對傳統無可救藥的固執,和落在性格光譜另一端,火箭一般充沛的爆裂能量、世間少有的粗魯,與毀滅式的、對各種革命和實驗的炙熱激情是如何在這個民族的血液中相互調和、並存不悖。又或者我們永遠都不會了解。

7.
        和老太太去了趟頓河修道院。
        在毫不馬虎的高塔和城牆裡其實是非常樸實寧靜的小修道院。一角是簡單的名人墓園,索忍尼辛就葬在這裡,墓很新,鮮花看起來也是才換上的。下午兩三點,修道院裡沒什麼人,虔誠的信徒在這裡祈禱、親吻聖像,簡單而莊嚴。老太太壓低音量,語重心長地告訴我們修道院和史達林的故事。據說在二戰處境艱困的時候,對宗教信仰殘酷苛刻的史達林秘密下令戰機帶著這幅曾經守護俄羅斯人免於韃靼侵略者進犯的聖像盤旋莫斯科一周,祈求神蹟出現,保衛這座城市。在墓園角落一整片被摧毀的墓碑碎片前,她試著用中文說了好幾次紅衛兵。親愛的,你們理解嗎?
        我們在好多好小的石棺和墓碑間穿梭,試著聽懂一些故事,記得幾個名字。在一段城牆上看到了有點突兀的古典雕塑拼貼,說是在救世主教堂被拆毀前搶救出來的,於是她又回憶起教堂變成游泳池的往事。露天泳池是溫水的,所以冬天常常起霧,對附近的博物館傷害很大,非常糟糕。
       走出修道院,她說要到附近的墓園看一位重要的長輩。我們跟著她買了花、擺在一個樸素的靈位前,然後離開。沿著圍牆走過狹小的人行道,在一個不起眼的角落我們又看見更多落難的教堂雕塑……


8.
        在薄冰上必須重新學習行走,在冰雪融化之後面目猙獰的街上亦是如此。
        流動的人群、擁吻的情侶、結束超市採買的學生和一臉木然站在寒風中發傳單的中亞人。如果大學站的氣氛是生活,那麼西南站便是生存了。不同於莫大周遭學院式的荒涼,在這個紅線末端的城市角落瀰漫著一種過剩的,非常廉價的科幻情調。 
        天然氣公司新穎的大樓是這座科幻城市的燈塔。比較真實的,自然也就殘忍一些:毫無節制的霓虹和電子廣告看板、更複雜的人群、髒亂的街道、破落的攤販和各種版本的都市傳說。就連路邊賣聖誕樹的攤販在彩色光影的映照下都顯得悲涼。招攬生意的人們早就懶得用招呼語猜測你的家鄉,中國、南韓或是日本,這種伎倆兜售紀念品或許有用,但賣三明治和沙威瑪就顯得多餘了。
        車輛駛過濺起半身高的泥水,人行道上所有人警覺地往後退。飄著小雪,還不到尖峰時刻交通卻已經非常艱難。公車終於來了,上了車卻發現卡在馬路上動彈不得。穿著體面的兩位太太在我面前突然開始叫囂然後大打出手,揮拳頭扔皮包,甚至氣急敗壞地互吐口水。被其他乘客架開之後,她們一前一後各據一頭,繼續說著我聽不懂的俄語,原本就刺耳細碎的那些子音聽起來更加粗魯零亂了。
        在車陣中打電話說路上很塞,會晚點到。我們都習慣了吧。兩、三個月的時間已經足夠讓一些事情隱遁成為生活中的日常,像是大學站外水泥地面上星辰般散布的口香糖漬或地鐵上、餐廳裡每一雙好奇刺探的眼神。有些事情勢必得花上長一點的時間,那些牆、那些嘴臉、那些太寒冷的日子不時提醒我們自己是誰、從哪裡來、身在何方。又或者,在某些時候,我們其實是多麼不情願地眼睜睜看著曾經鮮明閃爍的印象滑落慣習麻痺的縫隙,一聲不響、若無其事地退場。
        Агрессия в сдержанном виде.
        身旁亞洲面孔的女生看了我一眼。我意識到這些日子以來,無奈或不耐的表情已經成為一種世故的偽裝。車裡的空氣讓人窒息卻又像是隨時可以沸騰。忍耐控制中的侵略性格,雜誌上說得真好。這樣的日子裡,只要一點火花就能觸發燎原的情緒;在莫斯科,這樣的日子似乎確實要比在其他地方多上一些。角落的年輕人把耳機壓得更緊,我也只好找出一首最喧鬧的歌曲,逃離滯悶的空氣。
       不久後我在地質探勘大學下車,外頭依舊飄著雪。轉進小巷子,砰一聲公寓一樓的屋簷棚架被高處落下的雪堆和冰塊砸得扭曲塌陷。我循著聲音抬頭看向樓頂,行人繞過我繼續走在泥濘濕滑的小路上。

9.
        
        偉大城市頭銜的競逐從來不僅只在今日與未來。
        每座城市都有一套和過去連結的方式。在莫斯科,人們建立雕像和紀念碑,以對奇觀建築近乎病態的偏執回應己身獨特的歷史,透過簡單而且直覺的命名遊戲賦予每一項物件鮮明的角色與巨大的歷史意義。地鐵站、廣場、街道、學校、醫院、博物館和圖書館像是等級各異的爵位和名銜。無盡的清單上條列太多的名字:詩人、作家、藝術家、科學家、革命先鋒和戰爭英雄……;不願被遺忘的名字是首都的經緯,偉大的城市必須建築在輝煌的過去。
這份壯麗的清單自然地成為生活中動態的風景。列寧圖書館前的杜斯妥也夫斯基總是被鴿群佔據、廣場上騰空噴射的加加林在煙囪陣中突圍、馬雅可夫斯基和奥斯特洛夫斯基不約而同因為道路整修被困在圍欄裡、歷史博物館前的朱可夫元帥英挺地見證亞歷山大花園如織的人潮、紅場上的民族英雄是跳拍鏡頭裡不變的佈景、馬背上長臂尤里大手一揮,國際品牌的旗艦店就開在大街對面。茨維塔耶娃說普希金銅像是散步和賽跑的路線,也是童年生活的一部分,就像鋼琴或窗外的警察伊格納季耶夫一樣。
        還有建築物上不起眼的標示,風格各異像是便條紙。第一本書出版的地點、紅旗飛揚、革命喧嘩躁動的位置、大大小小戰役的場址、詩人每一次短暫停留的腳步和革命者在黑暗中奔走的痕跡都被刻畫在石板上,成為往時間的另一端點回溯拓掘的線索。
那永遠在雨雪之中屹立著的,噢,我總愛看著那被積雪覆蓋的肩膀,被俄羅斯所有的冰雪覆蓋著的非洲人堅毅的肩膀!那在黎明或暴雪裡,無論我是到來還是離去,奔向抑或跑離,手中永遠拿著禮帽,站立著的,就是普希金的雕像。 

        ──茨維塔耶娃,〈我的普希金〉



10.

        在地鐵站交出學生票卡的申請表,櫃台裡的阿姨將查驗完畢的護照交還給我,在隊伍後方的俄國學生輕聲唸著綠皮封面上的英文字,台灣。然後笑著用中文和我打招呼。
        在莫斯科,一句中文問候可能代表截然不同的意義。大陸人各異的口音暗示彼此國族身分上微妙的交集和分歧;紅場周圍和阿爾巴特街上的小販精明地算計親切感和收入的直接關係;電車上頑皮的青少年笑鬧起鬨,輕蔑地用俄文說,「中國人,中國人!」宿舍裡可愛的會計太太不好意思地展示自己的舊電腦,和一旁的工友先生說,台灣是科技先進的國家。聽她宣布的語氣儼然是台灣研究方面的權威。
        進主樓辦手續,跟著非常有活力的光頭大叔走進他溫暖舒適,放著音樂的小房間。他在書桌前坐下,調整呼吸,悠閒地翻出索引,在泛黃的筆記本上登記我的名字。他說自己曾經在七八年來過台灣。「我喜歡熱帶的景致,還有很漂亮的魚。台灣很棒,但你們不應該獨立,一個國家應該要統一。」也不是第一次了,我生氣無奈但也不想解釋,只好語帶嘲諷地反問,像你們俄國一樣嗎?他輕輕嘆了一口氣,然後轉開話題。
        台灣啊,陽光和大海是太簡單的鄉愁,回想起來夏日午后的悶熱和肆無忌憚的雷陣暴雨都變得可愛親切。有時候,除了思念故鄉的人們、味道和風景,也會想,台灣啊,經過了這樣風雨飄搖的一年,在那些有形或無形的殘酷、暴力、吶喊和掙扎之後,你還是我離開時的那個台灣嗎?






2013年5月1日 星期三

俄羅斯流浪記


\

        俄羅斯,對於我來說是一個陌生的國度。在台灣,大部分新聞都著重在美國、中國、日本、韓國、歐洲等地區的消息。對於俄羅斯,我的認知存在於俄羅斯是全世界最大面積的國家,曾經有過共產主義,天然氣與石油資源旺盛,西伯利亞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區,莫斯科是世界消費最高的地區前幾名,大致就是我對俄羅斯這個國家的印象了。

         想當然耳,在因緣際會下來俄羅斯念書,是我人生冒險之旅的起點。第一件對俄羅斯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就是,俄羅斯是個僅能用「俄文」溝通的國家,即使是在莫斯科國際機場中,英文也是無用武之地的。當然,不是說英文是完全不能溝通,但是你要找到能跟你用英文溝通的俄羅斯人,得看你的運氣了。若想要暢遊在俄羅斯,我覺得有點語言基礎還是相當重要的。

        俄羅斯與台灣兩者的文化是有著相當的差異,我欣賞俄羅斯文化的其中一點,就是他們保留著良好的傳統文化習俗,如:俄羅斯盡量將古有的建築維持原貌,讓你能欣賞到他們「祖傳」下來的建築美;每逢重大節日,謝肉節、女人節、勝利日……他們都會用傳統的方式大肆慶祝。如女人節,你可以看到俄羅斯街上大多數男男女女手中都有著花束,無論是工作場合或是學校。常看見有男生在女人節會特地等在樓下、地鐵口、巴士站附近等著女孩子的到來,送她一束花。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我們家附近有一個老翁捧著一束花在公寓樓下,等待他的老婆下來了,他馬上就獻上花束跟一個熱吻,年近半百的一對夫妻,畫面是多麼的恩愛。

        我的俄羅斯之旅首發站是托木斯克位居西伯利亞區一個全俄學生比例最高的城市之一五個俄羅斯人中就有一個是學生名副其實的學術城。托木斯克的氣息,在我來到莫斯科之後,才更體會到它的純樸。托木斯克是個小城鎮,相較於其他地區,外來人口偏少,學生人口又居多,因此,托木斯克的學生總是很熱情地對待外國人。托木斯克的物價相對較低,氣候好,雖然有著零下三四十度凍的不得了的天氣,但四季分明。如果是想學俄文的人,我想托木斯克的學習環境是相當適合學語言的,因為俄羅斯人會講英文、中文的僅居少數,但在學生群占大多數的這個地區,學生們都很樂意交朋友,也有許多的社交活動,對於想學俄文的人來說,在托木斯克這個城市,處處都可以有收穫。古言常云: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學生多的地方,大家很快都能打成一片,所以我在托木斯克的生活可說是多采多姿,除了語言對於一個在那準備做研究,而一點俄文都不會的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障礙及門檻外,其實閒暇生活是相當豐富的。

        聖彼得堡,名副其實的旅遊勝地,有小「歐洲」之稱的聖彼得堡,有著近200多座的博物館。漫步在聖彼得堡,空氣中就散漫著旅遊跟自由的味道,你很自然的會在街道中放緩腳步,去欣賞周遭的風景。聖彼得堡的外國人多,特別是來旅遊或者是想體驗俄羅斯風情的人,都會選擇在聖彼得堡遊玩。在聖彼得堡,四處可見觀光客的身影,大家來這裡,好像就是來享受生活、體驗文化的。位於涅瓦河三角洲地帶的聖彼得堡是個多雨的城市,所以聖彼得堡的天氣很潮濕。雖致如此,有時下點小雨,漫步在河岸旁,還是挺別有一番風味的。夏宮、冬宮、涅瓦街、喋血大教堂、皇村……等,數之不盡的藝術及建築,身在聖彼得堡,我會忘了我是來念書的,而是來度假的。在聖彼得堡認識的外國人比本地人還多,所以我在聖彼得堡的時候,英文進步的比俄文還快。

        最後的落腳處俄羅斯的首都莫斯科,一個生活步驟很緊湊的城市。在莫斯科,無論是學習或是工作,相較於聖彼得堡與托木斯克,都較易備感壓力,可能是因為相對競爭比較激烈的緣故。在莫斯科,你可以很明顯體會到「風險高,投資報酬率也高」的含義。莫斯科是個繁華都市,物價指數為世界前幾名,但相對的,治安也位居世界最差的城市之前幾名。享譽美名的莫斯科地鐵,見證了莫斯科的歷史。克林姆林宮、紅場、普希金藝術館、阿爾巴特大街……等,莫斯科的旅遊景點不少於聖彼得堡。但我在莫斯科感受到的是路人的匆忙,一個人口超過1000萬人的特大型城市,地鐵站內人來來往往,路上行人也匆匆忙忙,所以,莫斯科的人大部分都給人相當沒有耐心的感覺,你會莫名地感到分秒必爭的緊湊感。但是,始終不可忽略莫斯科的文化與藝術,俄羅斯國立圖書館、莫斯科大劇院、莫斯科國家馬戲團、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俄羅斯擁有世界一流的戲劇音樂,許多學生的表演水準甚至可以與專業演出媲美。我還沒有機會好好的去體驗莫斯科之美,仍就為學習工作而奔波,希望能在之後有時間,好好體驗莫斯科之美。


2013年4月30日 星期二

星星與回憶

給出席或未出席的大家:

似乎不能再以簡單標語加圖片 或 簡單圖片加標語  草草了事了...


文書的生涯快到了盡頭,很像也要挽回一點什麼,

於是我們的生命就在挽回之中,渡過。
我們的旅程也在流浪與回歸之間,擺盪。

星星,十憶光年前說的話,
地球人今天才接收到,
似乎,也是一種挽回,

星光,閃爍於詩篇 或 純粹物理現象裡
似真似幻、似懂非懂之間,
似乎,也是一種擺盪。

這樣的胡言亂語,大概和當天莫名的星空之旅外加催眠的俄語旁白媲美
媲醜?


字典說:
媲! 之後似乎只能加上褒義詞,那又如何呢?

我單個字說  :  媲! 
也沒有人會吭半個   !聲來阻止這篇文章發表。



因為  寫這文字的人 同 讀這文字的人 ,
全在實體與虛擬空間的轉換間,彌留,
在社交的慇勤努力與害羞尷尬中,拋錨。


一年的時間,歐陸各國在春夏秋冬間,移動流轉,
你,見過巴黎的冬天、布拉格的春天、
馬德里的不思議、芬蘭的憤怒鳥、
跳TONE到最終,
請記得,至少今年,你的家,在莫斯科。
請記得,那從來沒有真正見過的,莫斯科星空!


同學會文書 敬上















2013年3月5日 星期二

no title


文/ anonymous


有個朋友曾經跟我說:當你和一個城市有了很深的情感連繫時,你將會愛上這個城市.

多少人曾經想過,人生的每個選擇,要付出哪些代價? 能夠得到什麼?又註定會失去些什麼?


逞強

一個人在異地的生活,一個人在清晨大雪中趕路上課,天黑了又在雪花紛飛中回家,家的味道逐漸被似乎永不間斷的練琴聲取代,還記得最初努力的讓自己生活的空間存在些""的氣息,在自己身上找到一些家人的影子,好像這麼做,就能暫時的想像並不是一個人生活著.

從最初走過一個城市的陌生,然後欣賞接納它,愛上它,然而某天,卻毫無預警的意識到對於城市的街道,建築,熙來攘往的人群剩下習以為常的麻木,換上與90%的莫斯科人相似的漠然表情,彷彿是種武裝,藉此宣示著自己夠堅強,不害怕.

恐懼

恐懼總是讓我快速成長;以前上舞台演奏,最怕表現不夠完美,得不到肯定,卻又無法平靜的接受恐懼感,也許是打從心底無法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

 一個人走在路上,碰過因為下雨強行要求共撐傘,或是從某個轉角突然冒出來的人一路跟著,也許是因為身上散發著恐懼的氣息,越是不能遏止他們肆無忌憚的態度;去年2月走在市中心的街上,隨心所欲的打電話跟家人聊天,接著被一個穿著得體的俄國人抓住,要我把手機給他,在我下意識拒絕他時,看到一把瑞士刀抵在我的肚子,那一刻終於了解恐懼原來離我這麼近,原來它是能夠把我吞噬的,也過了近一個月走在路上看到任何人自己都下意識的保持距離,每天恐懼感在體內發酵. 藉著這些經歷,學著接受被恐懼感吞噬的感覺,再讓自己離開恐懼感,一點一點體悟了溫暖,快樂,悲傷,恐懼,欲望,所有正面的,負面的感受都是生命的原生情感.

孤獨

是不是都曾經有過一個人走在積雪的街道上,看著街燈下被拉著好長好長的影子,原來這就是一個人的時刻?

人總是在獨處的時候,才學會聆聽自己內心,不斷的挖掘過去不曾感受到的內在感知,外在環境的撞擊相對的越能衝擊脆弱的心靈,在學習著避開紛擾的聲音,抓到焦距的過程中,慢慢看到了真正的世界,情感與理智的拉扯,真實感受所有的情緒,孤獨的狀態下,孵化感知與愛的能力.


生活在莫斯科,不論是跟教授學習,自己練琴,或是每天的生活,都給了我誠實面對自己的機會.前幾個月在練一首曲子的時候,老師問我為什麼要這樣詮釋音樂? 為什麼「因為想過,然後設計出來的.」我的伴奏立刻出聲嚴厲的說:「這樣不對,這種音樂我沒辦法彈.」 我的老師對我說:「音樂是自然,原始的,想像一下咬下一塊多汁的肉,大雪打在臉上,或是你不小心滑倒,那些時刻最直覺的感受,邏輯性很重要,可是當你釋放出原始的情感,觀眾是感受的到的.

說到的逞強,恐懼,孤獨,是不能被輕易忽視的感受,其實也是任何人都會面臨的挫折,來到莫斯科,美麗卻令人無法參透的城市,開始真正的跟深層內在對話,人性的欲望,黑暗,以及善良同時教會我作為一個人該要用什麼態度活著.去找到每個人情感,感受,內在,共同的渴望,都會經歷的痛苦,原始的感情是如何注入藝術當中,探索引起人們內在共鳴的情緒,音樂,是真實的過生活.